酒说丨黄酒跟白酒度数是一样的嘛?

  黄酒跟白酒度数不一样。黄酒是一种酿造酒,使用糯米等谷物为原料发酵而得,没有经过蒸馏步骤,酒精度数一般不会超过20度;而白酒属于蒸馏酒,酒精度数较高,一般会高于40度。

  白酒

  白酒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,以曲类、酒母为糖化发酵剂,利用淀粉质(糖质)原料,经蒸煮、糖化、发酵、蒸馏、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。

  酿造白酒主要使用的是粮谷原料,一般是高梁占主要地位,大米、小麦、糯米、玉米等次之,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,酿酒所用的粮食都是就地取材,所以不同地区出产的白酒,所用的粮食差异也比较大,白酒的口感品质出酒率也会有些不一样。用来酿酒的粮食要求碳水化合物含量高,蛋白质和单宁含量适中,这样的粮食比较适合微生物吸收。水分含量要严格控制,以防发霉变质。

  我国传统白酒有别于其它蒸馏酒,成品酒的酒度普遍高于50度,一般为55一65度,近年来发展的低度白酒,出厂酒度基本以40度为界限,个别地区的产品酒度有低至28度、18度的。

酒说丨黄酒跟白酒度数是一样的嘛?(图1)

  黄酒

  黄酒(Huangjiu)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,酵母曲种质量决定酒质。源于中国,且唯中国有之,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。约在三千多年前,商周时代,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,开始大量酿制黄酒。黄酒产地较广,品种很多,著名的有:房县黄酒、绍兴老酒、龙岩沉缸酒、九江封缸酒、福建老酒、无锡惠泉酒、江阴黑杜酒、绍兴状元红、女儿红、安徽古南丰、安徽宣丰黄酒、张家港沙洲优黄、吴江吴宫老酒、苏州同里红、上海老酒、鹤壁豫鹤双黄、南通白蒲黄酒、江苏金坛和丹阳的封缸酒、湖南嘉禾倒缸酒、河南双黄酒、河南刘集黄酒,广东客家娘酒、湖北老黄酒、陕西谢村黄酒、陕西黄关黄酒等。

  中国黄酒有三大派系,一是以绍兴黄酒为代表的江浙流派,二是以客家米酒为代表的客家流派,三是以孝感米酒为代表的湖北流派。 黄酒南方以糯米、北方以黍米、粟及糯米(北方称江米)为原料,一般酒精含量为14%—20%,属于低度酿造酒。

  黄酒是中国的汉族特产,属于酿造酒。在世界三大酿造酒(黄酒、葡萄酒和啤酒)中占有重要的一席。酿酒技术独树一帜,成为东方酿造界的典型代表和楷模。

  黄酒品种

 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,黄酒品种琳琅满目。酒的名称更是丰富多彩。最为常见的是按酒的产地来命名。如房县黄酒、代州黄酒、绍兴酒、金华酒、丹阳酒、九江封缸酒、山东兰陵酒、河南双黄酒等。这种分法在古代较为普遍。还有一种是按某种类型酒的代表作为分类的依据,如“加饭酒”,往往是半干型黄酒;“花雕酒”表示半干酒;“封缸酒”(绍兴地区又称为“香雪酒”),表示甜型或浓甜型黄酒;“善酿酒”表示半甜酒。还有的按酒的外观(如颜色、浊度等),如清酒、浊酒、白酒、黄酒、红酒(红曲酿造的酒);再就是按酒的原料,如糯米酒、黑米酒、玉米黄酒、粟米酒、青稞酒等;古代还有煮酒和非煮酒的区别,甚至还有根据销售对象来分的,如“路庄”(具体的如“京装”,清代销往北京的酒)。还有一些酒名,则是根据酒的习惯称呼,如江西的“水酒”、陕西的“稠酒”、江南一带的“老白酒”等。除了液态的酒外,还有半固态的“酒娘”。这些称呼都带有一定的地方色彩,要想准确知道黄酒的类型,还得依据现代黄酒的分类方法。

  中国黄酒的主要流派,分别为以绍兴黄酒为代表的江浙流派、以客家黄酒为代表的客家流派、以及以孝感米酒为代表的湖北流派等。 黄酒的另一种分类方法是按酿造黄酒所使用的曲种分为“麦曲黄酒和红曲黄酒”。自2009年以来,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组织专家学者对黄酒文化进行了发掘保护,提出可以根据酿制黄酒所使用的粬种区分,将黄酒分为“麦曲黄酒和红曲黄酒”两大类。因为以浙江、福建、江苏等地为代表的大量厂家,以及遍布浙江省南部、福建省的广大区域的农家,采用红粬(通“曲”)、糯米和水为原料,不添加任何其它成分,以人工自然发酵酿制而成的红粬黄酒(简称“红粬酒”),传承历史悠久,十分普及。为此,酒基会连续组织召开了三届“中国红粬高峰论坛”,发掘出一批历史传承悠久的红粬酒酿造方法、器具及传人,为发掘保护传统文化开启了一片新领域。

  根据黄酒的含糖量的高低可分为以下4种:

  1.干黄酒:

  “干”表示酒中的含糖量少,总糖含量低于或等于15.0G/L。口味醇和、鲜爽、无异味。

  2.半干黄酒:

  “半干”表示酒中的糖分还未全部发酵成酒精,还保留了一些糖分。在生产上,这种酒的加水量较低,相当于在配料时增加了饭量,总糖含量在15.0G/L~40.0G/L,故又称为“加饭酒”。我国大多数高档黄酒,口味醇厚、柔和、鲜爽、无异味,均属此种类型。

  3.半甜黄酒:

  这种酒采用的工艺独特,是用成品黄酒代水,加入到发酵醪中,使糖化发酵的开始之际,发酵醪中的酒精浓度就达到较高的水平,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速度,由于酵母菌数量较少,对发酵醪中产生的糖分不能转化成酒精,故成品酒中的糖分较高。总糖含量在40.1G/L~100G/L,口味醇厚、鲜甜爽口,酒体协调,无异味。

  4.甜黄酒:

  这种酒一般是采用淋饭操作法,拌入酒药,搭窝先酿成甜酒酿,当糖化至一定程度时,加入40%~50%浓度的米白酒或糟烧酒,以抑制微生物的糖化发酵作用,总糖含量高于100G/L。口味鲜甜、醇厚,酒体协调,无异味。

  国标黄酒分类

  在最新的国家标准中,黄酒的定义是:以稻米、黍米、黑米、玉米、小麦等为原料,经过蒸料,拌以麦曲、米曲或酒药,进行糖化和发酵酿制而成的各类黄酒。

  糯米黄酒

  以酒药和麦曲为糖化,发酵剂。主要生产于中国南方地区。

  黍米黄酒

  以米曲霉制成的麸曲为糖化,发酵剂。主要生产于中国北方地区。

  大米黄酒

  为一种改良的黄酒,以米曲加酵母为糖化、发酵剂。主要生产于中国吉林及山东以及湖北房县。

  红曲黄酒

  以糯米为原料,红曲为糖化,发酵剂。主要生产于中国福建及浙江两地。

酒说丨黄酒跟白酒度数是一样的嘛?(图2)

  生产制作

  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,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酿造酒。在历史上,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以粟或者黍(粟:俗称小米,学名:Setaria italica,中国古称“稷”。黍:又称黄米,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,比小米稍大,颜色淡黄。)。在南方,普遍用稻米(尤其是糯米为最佳原料)为原料酿造黄酒。由于宋代开始,政治、文化、经济中心的南移,黄酒的生产局限于南方数省,南宋时期,烧酒开始生产,元朝开始在北方得到普及,北方的黄酒生产逐渐萎缩,南方人饮烧酒者不如北方普遍,在南方,黄酒生产得以保留,在清朝时期,南方绍兴一带的黄酒称雄国内外。中国黄酒生产主要集中于浙江、江苏、上海、福建、江西和广东、安徽等地,北方的山东、陕西、大连、河南鹤壁等地也有少量生产。

  传统酿酒

  公元前200年的汉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,历时1200年,是我国传统黄酒的成熟期。《齐民要术》、《酒诰》等科技著作相继问世,酃酒、新丰酒、兰陵酒等名优酒开始诞生。张载、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杜牧、苏东坡等酒文化名人辈出,中国传统黄酒的发展进入了灿烂的黄金时期。

  黄酒的传统酿造工艺,是一门综合性技术,根据现代学科分类,它涉及到食品学、营养学、化学、和微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知识。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漫长的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,不断完善,不断提高,使之形成极为纯熟的工艺技术。

  工艺流程

  浸米——蒸饭——晾饭——落缸发酵——开耙——坛发酵——煎酒——包装

  今天,我国大部分黄酒的生产工艺与传统的黄酒酿造工艺一脉相承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  科学酿酒

  黄酒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背景的酒种,也是未来最有希望走向世界并占有一席之地的酒品。黄酒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,新原料、新菌种、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融入为传统工艺的改革、新产品的开发创造了机遇,产品不断创新,酒质不断提高。

  原料多样化。除糯米黄酒外,开发了粳米黄酒、籼米黄酒、黑米黄酒、高粱黄酒、荞麦黄酒、薯干黄酒、青稞黄酒等等。

  酒曲纯种化。运用高科技手段,从传统酒药中分离出优良纯菌种,达到用曲少,出酒率高的效果。

  工艺科学化。采用自流供水,蒸汽供热、红外线消毒,流水线作业等科学工艺生产,酒质好,效率高。

  生产机械化。蒸饭、拌曲、压榨、过液、煎酒、罐装均采用机械完成,机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作业,减少劳动强度,提高了产量和效益。

  我们要不断地继承和创新,更好地传承黄酒酿造技术,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。

酒说丨黄酒跟白酒度数是一样的嘛?(图3)

  黄酒饮法

  1.温饮黄酒

  黄酒最传统的饮法,当然是温饮。温饮的显著特点是酒香浓郁,酒味柔和。温酒的方法一般有两种:一种是将盛酒器放入热水中烫热,另一种是隔火加温。但黄酒加热时间不宜过久,否则酒精都挥发掉了,反而淡而无味。一般,冬天盛行温饮。

  黄酒的最佳品评温度是在38℃左右。在黄酒烫热的过程中,黄酒中含有的极微量对人体健康无益的甲醇、醛、醚类等有机化合物,会随着温度升高而挥发掉,同时,脂类芳香物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蒸腾。

  2.冰镇黄酒

  在年轻人中盛行一种冰黄酒的喝法,尤其在我国香港及日本,流行黄酒加冰后饮用。自制冰镇黄酒,可以从超市买来黄酒后,放入冰箱冷藏室。如是温控冰箱,温度控制在3℃左右为宜。饮时再在杯中放几块冰,口感更好。也可根据个人口味,在酒中放入话梅、柠檬等,或兑些雪碧、可乐、果汁。有消暑、促进食欲的功效。

  3.佐餐黄酒

  黄酒的配餐也十分讲究,以不同的菜配不同的酒,则更可领略黄酒的特有风味,以绍兴酒为例:干型的元红酒,宜配蔬菜类、海蜇皮等冷盘;半干型的加饭酒,宜配肉类、大闸蟹;半甜型的善酿酒,宜配鸡鸭类;甜型的香雪酒,宜配甜菜类。


广告位
© 版权声明
THE EN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