伏特加酒(vodka、Водка),俄罗斯的传统酒精饮料。
伏特加酒以谷物或马铃薯为原料,经过蒸馏制成高达95度的酒精,再用蒸馏水淡化至40度到60度,并经过活性炭过滤,使酒质更加晶莹澄澈,无色且清淡爽口,使人感到不甜、不苦、不涩,只有烈焰般的刺激,形成伏特加酒独具一格的特色。
伏特加酒在各种调制鸡尾酒的基酒之中,是一种最具有灵活性、适应性和变通性的酒。2018年1月3日,全世界最昂贵的一瓶鲁索-巴尔特(Russo-Baltique)伏特加酒(价值130万美元)在丹麦酒吧被盗。
“伏特加”的来历
俄语“Vodka”和波兰语“Wodka”有着同样的词根,斯拉夫语的意思是指少量的水。1533年,在古俄罗斯文献中第一次提到“伏特加”是诺夫哥德的编年史中,意思是“药”。用来擦洗伤口,服用可以减轻伤痛。1751年,叶卡捷琳娜一世颁布的官方文件中“伏特加”具有了酒精饮料的含义,但是在民间酒精仍被称作“粮食酒”或通常简单的叫做“酒”。
俄罗斯说
传说早在15世纪末的俄罗斯,有一群僧人制造出用于消毒的液体后,有人尝试饮用这种液体,并感觉很好,随后人们就用进口的酒精,和当地的谷物还有泉水酿制伏特加。
波兰说
波兰人认为被俄罗斯称作是Gorzalka的酒在公元八到十二世纪就已经出现了。
早期的伏特加来自冰冻葡萄酒。因为酒精的冰点更低,把葡萄酒中结冰的部分先扔掉,剩余的部分从基本意义上说就等于蒸馏后的结果。
比较先进的蒸馏技术是在公元1400年出现的,早期波兰人把伏特加当作药物使用,波兰的史学家认为是波兰人把这种新的蒸馏方法融入进来,从而用来生产质量更好的伏特加酒。
公元1772年,波兰被分割成了俄国、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的一部分。他们认为伏特加是在这个时期由波兰传入俄国的。
现在普遍被接受的说法
伏特加正式出现是伊凡三世在1478年确定了俄罗斯人爱喝的这种白酒的国家垄断权。
1553年,伊凡雷帝在莫斯科开了第一家伏特加酒馆,获得了高额利润。19世纪则是伏特加占领国际市场的一个巩固的世纪。
虽然伏特加的酒精纯度很高,刚开始时却起了个普通名字:第21号餐桌酒,此后它还曾有过多个名字,像“面包酒”、“烧酒”。直到20世纪初,才正式被定名为“伏特加”,这是因为这种烈性酒中水比酒多,因此取俄语水的发音谐音。
酿造原料
虽然现在大部分伏特加都是采用谷物(特别是大麦、小麦和黑麦)酿造而成,但是实际上,伏特加在酿造原料上并没有任何特殊的要求,所有能够进行发酵的原料都可以用来酿造伏特加,当然包括葡萄和马铃薯。
酿造方法
伏特加的传统酿造法是首先以马铃薯或玉米、大麦、黑麦为原料,用精馏法蒸馏出酒度高达96%的酒精液,再使酒精液流经盛有大量木炭的容器,以吸附酒液中的杂质(每10升蒸馏液用1.5千克木炭连续过滤不得少于8小时,40小时后至少要换掉10%的木炭),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酒度40-50%,除去酒精中所含毒素和其它异物的一种纯净的高酒精浓度的饮料。
伏特加酒不用陈酿即可出售、饮用,也有少量的如香型伏特加在稀释后还要经串香程序,使其具有芳香味道。伏特加与金酒一样都是以谷物为原料的高酒精度的烈性饮料,并且不需贮陈。
饮用方法
一种是古典原始的”冷冻伏特加“(neatvodka),冰镇后的伏特加略显粘稠,入口后酒液蔓延,如葡萄酒似白兰地,口感醇厚,入腹则顿觉热流遍布全身,如同时有鱼子酱、烤肠、咸鱼、野菇等佐餐,更是一种绝美享受。冷冻伏特加酒通常小杯盛放,一般是不能细斟慢饮的,喝就喝个杯底朝天,颇象咱山东汉子的豪饮。
另一种喝法是“混合伏特加”(mixedvodka),乃伏特加酒加浓缩果汁或兑其他软饮料或低度酒混合而成,长杯盛放,慢慢品味。
特色酒品
紫色阴霾(Purple Haze)
紫色阴霾(Purple Haze)是一杯完美的水果味马天尼鸡尾酒。以伏特加为基酒,加以香博(Chambord)黑树梅力娇酒与蓝橙力娇酒着色,无论口感上还是色泽上都是一杯十分出色鸡尾酒。紫色象征着神秘、奢华,这些当你品尝时会一一呈现出来。
莫斯科骡子(Moscow mule)
莫斯科骡子(Moscow mule)是1946年由一名军人创作。原来是为了推销储藏过剩的姜汁啤酒,随着人气急剧上升,在鸡尾酒史上留下了经典的一笔。
海风(Seabreeze)
海风(Seabreeze)创作于1980年。西柚汁与蔓越莓汁的混合使得其口味非常顺滑,在马尔代夫群岛上它更是热门饮品。夕阳西下之时,海滩上这杯红色,仿佛完全融入了那片热带天堂。在马尔代夫沉没之前若未能体验,就只能自己动手了。